2025年将迎来郑和下西洋620周年。1405年至1433年间,郑和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动身,七次带领巨大船队远航,抵达红海与非洲东海岸,展示出古代我国帆海的光辉与国力的强盛。而在近现代,董浩云被誉为“现代郑和”,他凭仗勇气和才智在海洋上开疆拓土。二者跨过时空,一起勾勒出我国帆海的绚烂前史。
一、郑和下西洋:我国古代的巨大帆海豪举
明朝初期,政治局面安稳,明成祖朱棣即位后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此刻经济昌盛,农业与手工业开展迅速,商业活泼,为帆海活动堆集了足够的物质基础。一起,我国古代帆海技能在宋元基础上更进一步,造船和导航技能先进。出于宣传国威,稳固明朝在亚洲的控制位置,经过海上丝绸之路扩展同周边国家的交易,以及促进中外文明的沟通的需要等,明成祖朱棣命郑和率船队敞开了下西洋的巨大征途。
郑和七下西洋,历经亚非30多个国家和区域,其航程之远、规划之大、时刻之久,在其时的国际上绝无仅有。在政治交际上,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很多国家的友爱来往,构建了朝贡系统,提高了国际威望;帆海技能上,凭仗巨大先进船队远航各地,制作帆海图,堆集经历,提高认知水平,为后世奠基。经济交易上,展开中交际易,推进明朝手工业开展,丰厚各国经济生活。文明沟通中,不只促进了中外文明的沟通荟萃,开阔了国人视界,一起还引进了海外物种,丰厚了物种多样性,推进了不同民族间沟通交融,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总的来说,郑和七下西洋,不只展示了我国古代高明的帆海技能和强壮的综合国力,更在国际帆海史上铸就了一座永存的丰碑,成为中外友爱来往的标志,鼓舞着后世不断探究海洋、寻求愿望。
二、董浩云:我国现代帆海前驱
董浩云(1912-1982),出生于浙江舟山,从小潜移默化,对海洋充溢酷爱和神往。年仅16岁刚投身社会从事的便是航运作业,从此他的终身便与远洋航运结下不解之缘。抗战前夕,他有感于其时航运界存在的问题,曾向交通部门提出收拾全国航运的主张,在遭到当局婉拒后更是百折不挠,战胜重重困难单独筹资兴办了我国航运公司。自20世纪50年代起,他便以香港作为基地,活跃向海外开展,工作广泛国际各地;他与时俱进,不断选用先进的科学技能,施行科学的管理方法,树立起一个具有各类巨轮100余艘、载重量超越1100万吨的航运王国,成为誉满天下的国际船王,名符其实的“海洋巨头”。
董浩云对我国巨大帆海家郑和满怀敬重,将其视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年轻时,他亲眼见证帝国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致使各国船只在我国内河与滨海肆意横行,彼时“大好锦绣山河,几无一片净土”的现象,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从那一刻起,他便当机立断地将个人的航运工作与国家、民族的强盛联络在一起,具有一种激烈的任务感。
在董浩云的日记中,常能看到他立志“为国人争气”,巴望“为国际航运史添上新的一页”,怀揣“愿为国人航运史开一纪元”的志向。他自食其力,靠尽力、自强和崇奉一步步达到方针。2007年三联书店出书的《董浩云日记》,记载其工作从起步到走向国际的艰苦进程,是他个人斗争与我国远洋航运生长的缩影,也描绘了他对工作的执着及对未来的神往。董浩云的精力为后世帆海人照亮前路,值得罗致启迪。
三、从郑和到董浩云:赓续帆海精力与助澜文明交融
(一)帆海精力的接力
郑和的帆海精力是后世的精力财富,在前史的进程中被不断传承与宏扬。面临恶劣海况与艰难险阻,他坚定不移的斗争精力,鼓舞着很多帆海人和海洋工作从业者勇毅前行;其不畏不知道、勇闯茫茫大海探究新地域的开辟精力,鼓舞着后世继续深化海洋,探究不知道之境;郑和下西洋时秉持敞开容纳,尊重各国习俗崇奉,活跃展开沟通协作,促进文明交融,这种精力在当下“一带一路”等建议中连续,推进各国互利共赢;在帆海中不断总结经历、改善技能的科学实践立异精力,为帆海与海洋科学开展不断注入动力。更为要害的是,郑和一直紧记任务,终身为国家利益和荣誉无私奉献,其忠实爱国的精力崇高而巨大,成为后世不断追慕和饯别的精力标杆,鼓舞着中华儿女为国家昌盛富强不懈斗争。
董浩云秉持“以郑和为榜样,以光耀民族为己任”的精力,在现代航运范畴不懈逐梦。1947-1948年,他旗下“天龙”“通平”两轮创始我国轮船远赴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豪举,备受重视。他经多年堆集,发明船只经济理论,以为油轮容积越大、载油越多本钱越低。1959年他制作“东亚伟人”号油轮,是其时国际十大油轮之一,1979年制作的“海上伟人”号油轮,达国际巨轮开展之巅峰。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董浩云敏锐发觉货柜运送趋势,誓词树立货柜船队,派人研讨技能和管理经历并实践。1967年董氏集团兴办东方海外货柜航运公司,在香港上市,成为香港首家运营远东与欧美间货柜运送的远洋航运公司。到1980年末,董浩云成为国际最大独立船东,获“国际船王”称谓。美国时百利公司总裁杰里·普罗斯特点评他是商业巨型油轮引进者、国际客轮航线运营的首位我国船东、亚洲开辟集装箱运送第一人。
董浩云将运营航运工作收成成功的要害,凝练为“郑和之大志,繁忙之趣味”这十个字。他凭仗着特殊的商业才智与勇敢的拼搏精力,打造出规划恢宏的航运帝国,终究荣登国际航运业的巅峰,成为引人注目的航运巨头,在国际航运史上留下了艳丽耀眼的印记。
(二)文明交融的连续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文明交融,既传达中华文明,也吸收外来文明。船队每到一处,都受当地公民欢迎,带着丝绸、瓷器、茶叶等特产与各国友爱沟通、交易,传达我国文明和技能,促进文明交融。在古里、锡兰山、满剌加,让当地人体会到大明的昌盛与容纳。
董浩云年少体弱,未接受过正规系统教育,但他求知欲强、自学成材,并在实践中堆集常识,构建起广博的常识系统。他中英文精深,酷爱文明艺术,对东西方艺术都有深入见地。因为本身常识堆集不易,他深知教育对个人生长与常识传承的要害含义,也愈加珍爱文明艺术在滋补心灵、启迪才智、丰厚精力国际方面的共同价值。其在文教范畴的奉献首要如下:
1、教育立异:以航运为载体推进文明传达
一是兴办“海上学府”。1969年,董浩云将美国“大西洋号”邮轮改装成“海上学府”,创始全球首个邮轮举世教育项目。项目交融多国课程,饯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念,培育国际化人才,被称为“活动的大学”,既传达中华文明,也创始了国际教育沟通新形式,现在如火如荼的邮轮研学就学习于此。
二是支撑帆海与海洋教育。董浩云推进航运技能研讨,把集装箱运送引进远东,借公司培育专业人才,为我国航运现代化打基础。他和后人支撑高校帆海科研,助力香港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我国海洋大学等相关项目,支撑规模还拓宽到生物医学等范畴。
2、艺术支撑:多元文明的喜好者和资助者
一是资助艺术集体与展览。董浩云喜好京剧、话剧、文学、电影、音乐等艺术。民国时期,青年董浩云就曾参加上海“蚁社”等前进社团,屡次助人为乐,助力优异剧目不断演出。只需他以为有必要,就对各种文明艺术活动予以支撑和鼓舞。他是香港交响乐团总监会委员,香港芭蕾舞团和芭蕾舞蹈校园的资助者,也是美国纽约“华美协进会”的资助人,常常支撑华裔画家在国际上举行展览,促进中西方艺术对话。
二是推进文明艺术沟通。因为董浩云对文明艺术有着浓郁的兴趣喜好,这使得他自青年年代就结交了大批文艺界人士。这些朋友们都以为:“假如浩云不做船王,必定也能在文明艺术界获得成果,发挥巨大的影响”。他对文明艺术的喜好和资助,表现了一个现代企业家崇高的人格魅力和巨大的社会责任感。
3、航运交际:以船只为枢纽促进国际沟通
一是运营客轮航线。董浩云对客轮的挚爱情有独钟。但是跟着巨型飞机的盛行,客轮作为海上交通工具的年代一去不复返。然他经过研讨,买下一批客货轮,经过改装,在国际各条航线营运。其间3万吨级的一对姐妹船,“独立”号与“宪章”号曾是横渡大西洋航线的明星,其时其他客轮与之比较无不相形见绌。1969年,其旗下“东方丽华”号从台湾基隆港首航中南美洲,成为大中华区域首艘跨洋奢华客轮。此举不只显示我国航运实力,更经过招待中外政要、文明名人,搭建了民间交际渠道。
二是全球航运网络中的文明互动。董浩云打造的巨大船队运送网络,串联起国际各地,不只让货品、人员跨国来往愈加频频,推进经济开展,还促进不同文明的沟通。尤其是他在集装箱运送范畴的立异,改造了货品运送形式,提高了运送功率,加快了国际交易开展,进一步推进国际文明深度交融 。
4、文明传承:前史遗产维护与学术研讨
一是文献捐赠与前史保存。董浩云及其子孙董建华、董建成、董立新等一以贯之,支撑帆海文明传承与学术研讨,推进我国帆海史材料的收拾,为后世研讨海洋文明,传承帆海精力奠定柱石。2024年,董氏宗族与上海交通大学签定董浩云第一批文献材料存放协议。董浩云在航运界成果斐然,这些材料承载着丰厚的职业前史。此次协作旨在依托校园专业学术研讨力气,保存宝贵材料,推进其在航运前史研讨和人才培育中发挥作用,助力航运文明传承和开展。
二是宏扬海洋文明精力。董浩云以郑和为精力标杆,把“航运救国”理念作为帆海工作的中心指引,将商业运营与文明自傲深度交融。面临国际航运商场的杂乱形势和许多难题,他毫不退缩,精心布局,逐渐树立起巨大的航运系统。终究成功创始了享誉全球的董氏航运集团,不只让我国远洋航运工作完成了腾跃,还在国际舞台上凸显了中华民族的海洋探究精力,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帆海人投身海洋工作。
三是建立航运博物馆传达航运文明,宏扬帆海精力。董浩云航运博物馆,作为香港董氏慈悲基金会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建立的我国高校首个以航运为专题的博物馆,是承载帆海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馆内精心收集了船只、航运、海洋等方面的宝贵文物与详实材料,呈现了汹涌汹涌的帆海前史和丰厚多彩的帆海文明,成为促进文明沟通的重要渠道。自2003年开馆至今的22年间,这座场馆继续释放了强壮的文明影响力,招待了近200万来自四面八方的参观者。博物馆活跃展开相关研讨作业,为帆海文明研讨奉献才智力气;定时举行主题多样的展览,深度发掘帆海前史内在;立异性地打造了科普思政一体化等品牌活动,将帆海常识科普与思政教育有机交融,让参观者在了解帆海文明的一起,激起爱国情怀与斗争精力,在文明传承与沟通中不断发出共同魅力;举行各类艺术活动,推进典雅文明与青年集体的互动;还支撑非遗传承,促进传统文明的活态维护等等。
由此可见,董浩云的奉献不只在于航运业的经济、商业成果,更在于他将航运视为文明沟通的桥梁,经过教育形式的立异打破、艺术范畴的大力资助、国际间的深度协作以及对前史文明的据守传承,促进我国传统文明在全球规模内广泛传达、深度认同与连续开展,在国际文明版图中镌刻下我国痕迹。
四、结语
郑和七下西洋,展示古代我国的强盛国力与友爱容纳。董浩云终身投身航运,仰仗胆气与智略缔造了现代航运传奇,被誉为“今世郑和”。他逝世后,家人承继遗志,拓宽海洋航运工作、传承立异航运文明,还活跃参加祖国改革敞开,在香港回归及“一国两制”实践中奉献严重。
郑和与董浩云身上表现的勇于探究、敢于立异的帆海精力,是中华民族的文明珍宝。现在,“一带一路”给帆海工作带来新机遇。等待更多有志向、有才干的“郑和”“董浩云”式人物呈现,助力我国建造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在国际帆海舞台大放光荣,编写新的光辉华章。
刘岸冰/上海交通大学董浩云航运博物馆履行馆长
(本文来自汹涌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汹涌新闻”APP)